人文書訊

醫療抉擇
作者古柏曼醫師以感性的筆與卓越的臨床技巧見長,這回與他的妻子哈茨班德醫師攜手合作,探討醫療決定的複雜。
2013/08/16
[ 最後編寫日期:2013/11/14 ]

 本書除了作者的序言,一共分為九章,分別探討各種不同的臨床困境。作者在〈前言〉裡坦承,我們在醫學院教學很少花時間指導醫學生與年輕醫生了解病人如何做醫療決定,作者引用醫學教育泰斗歐斯勒教授(Sir William Osler)的名言,「面對複雜難解的疾病,你該好好聆聽病人說的話,因為答案就在他的話裡面」。作者希望這本書可以促成醫生多用心了解病人做決定的心路歷程,並且鼓勵病人與家屬主動與醫師溝通,這樣才有辦法真正幫忙病人找到他們能夠接受的理想治療。

 當健康出了問題,面對種種醫療抉擇時,我們常不知如何做決定。不管是考慮吃降血脂藥,或是得了癌症必須選擇治療方式,你我都被四面八方湧來的資訊給淹沒了--包括醫師的建議、各科專家的不同意見、令人困惑的統計數據、互相矛盾的媒體報導,還有親朋好友的熱心推薦、網路上的說法、以及藥廠的廣告等等,往往令人無所適從。

推薦書訊

那一年, 我在重症照護病房 2012/06/11
1

 護士是醫療品質的關鍵,卻是最被忽略的弱勢。

工時過長、工作量太大、壓力破表、健康亮紅燈等已是常態,在悉心照護病人、撫慰人心的同時,其實,她們也需要
被關懷體恤。本書帶領我們一窺護理工作的全貌、貼近護理人員最真實的心境。為生命奮戰的過程中,難免痛苦交織,這時,護士就派上用場了。

醫師負責治療,或者說,試著治療,我們護士則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主動設想當天所照護的病人有什麼需要,然後在關愛與惱怒交織的心情下,盡力幫助他們。

                                              ──泰瑞莎‧布朗

「這一行,不時會看到有人死亡。」這話點出護理這行的壓力與重要性。作者布朗原是英美語文學教授,任教於塔夫斯大學,後來轉行成為護士,本書記述了她在腫瘤科重症病房任職第一年的經歷。布朗清楚描繪護士在醫療照護體系所扮演的獨特角色,還生動描述護士每天的工作內容──不只關心病情,也關心病人。

透過布朗的筆,我們看見護士在照護病人身體(化療所導致的痛苦)和心理(暗夜中的恐懼)之際所面臨的矛盾與掙扎;在不人道療法和醫療院所慣常的冷漠官僚作風之下,如何奮力捍衛病患的尊嚴,以及一天必須照護重症患者十二小時的繁重工作,如何讓她更珍惜每一天,擁抱生命──病中或健康時皆然。

布朗帶我們來到病人與護士相會的地方,一窺護理工作的真實樣貌與重症病房的悲歡苦樂,也向我們展現了面對死亡之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力量何等浩大。

TOP
Copyright © 醫療財團法人辜公亮基金會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台灣 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125號 電話:(02) 2897-0011 / (02) 6603-0011